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公益人物 > 详细内容
  
赵冠军:财富上长出精神
时间: 2019/9/18   来源:公益时报  点击量:7249
0

       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财富巨大增长带来行为、市场和政策急剧变化的新时代。如何在这个时代站得更高看得更远,需要更为尊重历史、向历史学习,但需要新的眼光,传统运行框架已经不适合新的社会结构,只有放在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中反思,才会对社会进步有实际作用。在这个文明通过技术和信息不断交汇时代里,人类自私贪婪的本性得到彰显和完全暴露,如何定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、人与社会的关系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如何提升生命的尊严和质量,正在成为当下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。
 
       一部《红楼梦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故事的描写,更给我们带来许多现实的意义。贾母这位看似云淡风轻、喜欢说笑、爱好游玩、不谙世事的深宅老太太,才是贾府中真正的政治家,按部就班的分配着各位主角的命运。特别是在人事布局上,她从诗词才情、为人处世、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薛宝钗和林黛玉,最终确认薛宝钗作为接班人,放弃嫡亲外孙女林黛玉,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。
 
       作为中国传统权谋史血淋淋的文学表现,贯穿整部小说,贾母都在享受着权力和财富带来的快感,这是中国自秦创造帝国时代以来,人与人关系的真实写照,从上到下都是人治,只是在不断的改朝换代。西周构建了井田、封建、宗法、礼乐等经济、政治、社会和文化制度,产生了贵族精神,强调高贵、责任、担当,强调有底线、有尊严、有气节,强调宁可杀身成仁也绝不苟且偷生,这种精神促成了农耕文明时代的士大夫精神和文人气节,却并不能催生现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和公民意识。
 
       在几千年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,产生的集体主义是由强权驱使和道德捆绑造成的,一旦遇到需要抉择时,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。传统文化中强调的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看似是一种统一的士大夫精神,在严格意义上却是分裂的,修的是自己的身,齐的是老板的家,治理的是老板的家之国,为的是天子的天下,这是一种典型分裂式的社会价值观,适合农耕社会,但并不适合工业社会,更不适合今天的信息与技术社会。
 

       特别是,在帝国制度背景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环境中,对于财富的权属认知也是矛盾的,从大的方面来讲一切都是天子的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;从小的方面讲都是家族的,没有法律意义上私人财产的定义,宗族田庄算是一个特例。


  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财富巨大增长带来行为、市场和政策急剧变化的新时代。如何在这个时代站得更高看得更远,需要更为尊重历史、向历史学习,但需要新的眼光,传统运行框架已经不适合新的社会结构,只有放在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中反思,才会对社会进步有实际作用。在这个文明通过技术和信息不断交汇时代里,人类自私贪婪的本性得到彰显和完全暴露,如何定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、人与社会的关系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如何提升生命的尊严和质量,正在成为当下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。
 
       一部《红楼梦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故事的描写,更给我们带来许多现实的意义。贾母这位看似云淡风轻、喜欢说笑、爱好游玩、不谙世事的深宅老太太,才是贾府中真正的政治家,按部就班的分配着各位主角的命运。特别是在人事布局上,她从诗词才情、为人处世、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薛宝钗和林黛玉,最终确认薛宝钗作为接班人,放弃嫡亲外孙女林黛玉,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。
 
       作为中国传统权谋史血淋淋的文学表现,贯穿整部小说,贾母都在享受着权力和财富带来的快感,这是中国自秦创造帝国时代以来,人与人关系的真实写照,从上到下都是人治,只是在不断的改朝换代。西周构建了井田、封建、宗法、礼乐等经济、政治、社会和文化制度,产生了贵族精神,强调高贵、责任、担当,强调有底线、有尊严、有气节,强调宁可杀身成仁也绝不苟且偷生,这种精神促成了农耕文明时代的士大夫精神和文人气节,却并不能催生现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和公民意识。
 
       在几千年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,产生的集体主义是由强权驱使和道德捆绑造成的,一旦遇到需要抉择时,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。传统文化中强调的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看似是一种统一的士大夫精神,在严格意义上却是分裂的,修的是自己的身,齐的是老板的家,治理的是老板的家之国,为的是天子的天下,这是一种典型分裂式的社会价值观,适合农耕社会,但并不适合工业社会,更不适合今天的信息与技术社会。
 
       特别是,在帝国制度背景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环境中,对于财富的权属认知也是矛盾的,从大的方面来讲一切都是天子的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;从小的方面讲都是家族的,没有法律意义上私人财产的定义,宗族田庄算是一个特例。

本文来源:公益时报    责任编辑:晋小益
】【打印此页】【收藏此页】 
 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广告服务  |  隐私保护  |  服务条款  |  网站地图
主办:晋城市公益事业促进会  电话:0356-2320789  邮箱:jcgysy@126.com  邮编:048000
晋公安备14050002000670号  晋ICP备18013877号